义乌的赵先生最近一直过得提心吊胆,两个月前,他的腋窝及右上臂冒出10多个肿块,最大的有鸡蛋大小,并伴有发热、四肢无力,辗转就医,恶性肿瘤、传染病的可能性把他吓得不轻。前几天,赵先生终于在
浙江省人民医院得到确诊,怪病其实是被家里的宠物猫“害”的。
年近五十的赵先生自己做生意,生活过得挺滋润。7月初,赵先生无意中在右腋窝处摸到一个蚕豆大小的肿块,了解后知道是淋巴结肿大,且没有明显痛痒,也就没当回事。
但很快,“蚕豆”迅速长大,且肿块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在赵先生腋窝及右上臂冒出,一个月里竟长了10多个,最大的有鸡蛋大小,一碰就很痛。与此同时,赵先生一连数天发烧难退,浑身乏力,药物治疗却没有明显效果。
赵先生到当地医院就诊,问诊时,医生询问了肿瘤及传染病家族史,听得赵先生和家人心惊肉跳。
了解病史时,赵先生的生活环境引起了医生重视。赵先生家中养有宠物猫,发病前不久,一次在与猫玩乐中,他的右手被猫抓伤并出血。
医生怀疑是猫抓病,建议他转院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接诊的是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主任医师,潘主任说,根据一系列检测,结合患者曾被猫咬伤过病史,赵先生最终被诊断为猫抓病。经过对症治疗,赵先生病情明显好转,已经康复出院。
猫抓病偏向“秋冬算账”
猫抓病又名猫抓热或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主要由汉氏巴尔通体引起的、以亚急性局部肉芽肿性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约10%的为非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疹、腮腺炎、乳房肿块、视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面神经麻痹、胃肠炎、骨髓炎、肺炎、脊髓炎等,患者多有被猫等动物抓伤或密切接触史。潜伏期一般为2—6周,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甚至超过1年。
猫抓病常发病于秋冬季,猫之间的感染主要通过跳蚤进行,有报道称,宠物猫的感染率达30%。
“发病时,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症状,有被猫咬抓伤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测可确诊该病。该病确诊后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况,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发生死亡。” 潘主任说。
在防治方面,潘主任建议,首先要注意养宠物的卫生,鉴于猫抓病可对免疫低下者造成严重后果,慢性病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有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尽量少刺激猫狗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被咬或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时,宠物更容易抓狂。如果被带病原体的猫咬或抓伤过,秋冬季需注意可能发病。
潘主任特别提醒,被猫咬抓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疫苗(猫也可携带狂犬病毒),如果之后出现淋巴肿大、畏寒发热等症状时,一定要将被猫咬抓伤的病史告诉医生,以利于正确诊断,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