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之间话傩戏
时间:2009年12月01日
来源:《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古怪的言语,充满神秘的场景,近于原始的仪式……这不是古希腊的酒神狂欢仪式,也不是印第安人的原始宗教活动,而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戏剧———傩戏的表演。
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古怪的言语,充满神秘的场景,近于原始的仪式……这不是古希腊的酒神狂欢仪式,也不是印第安人的原始宗教活动,而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戏剧———傩戏的表演。
傩,古书解为驱鬼逐疫。古老的图腾崇拜和鬼神信仰,使我们的祖先总是习惯于借助这种神秘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美好愿望,辅之以歌舞,便是最初的傩戏。表演者古称巫觋、祭师,被视为沟通神鬼与常人的“通灵”者,表演时装扮上各种服饰面具,模仿与扮演神鬼的动作形神,借神鬼之名以驱鬼逐疫,祈福求愿。傩神方相氏便是人们经常扮演的角色之一。《周礼》中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师百隶而司傩,以索室逐疫。”一旦傩祭开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全都热情参与。一时间击鼓呼噪,举国若狂。汉魏时期,傩事活动的规模和种类都变得更加盛大。仪式中的方相氏增至4个,另各有12个黄门弟子和神兽,120名扈从,其余装扮成各种神盠的演员多达上千人。
古人一般都认为面具能够通神避邪,在傩戏演出中,它又是各种神盠的化身,戴上面具,人便变成了神,便代表着一种相应的神秘力量和典型性格。明代作家冯梦龙所著《谭概》一书,就有以面具吓跑黑鱼精的故事。《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代除夕的大傩仪式,有千余人参与假面表演,辟邪纳福。本世纪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至今,全国各地有数以千计的各色面具出土和被从民间发掘出来。这些面具伶俐夸张,丰富多样,凝聚和熔铸了先人对自然的理解以及一种宗教体验。在我们的祖先眼里,面具成了人神的通道。
唐宋以后,随着傩事活动的广泛流传,在驱鬼逐疫的鬼神信仰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儒、道、佛等文化,有了许多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借用,还有不少历史故事和战争题材的内容穿插其间,显示出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兰陵王》、《目连救母》等傩戏剧目便一直延传至今。孔子也逐渐被奉为傩神之一。于是,傩文化中的人神界限更为模糊:有人化了的神,也有神化了的人。人神之间,肇始的迷信色彩已然弱化,沉淀着的,是远古生命和文化的神秘意象。